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云阳要闻 > 云阳要闻
真帮实扶断穷根 大山深处留真情

bet5365备用网址   时间:2016-03-25   编辑:信息管理科

   彭龙明,男,汉族,现年50岁,研究生文化,中共党员,云阳县公安局党委委员,副局长,大阳乡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,民富村“第一书记”。
   “我来自农村,小时候割谷子、挑煤炭、上公粮的经历至今都记忆犹新。现在,我有机会又回到农村,一定要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,真帮实扶促进贫困村发展,斩断穷根,切实肩负起‘第一书记’的责任。”在大阳乡精准扶贫誓师大会上,彭龙明如是说。
   2015年7月以来,在新一轮“精准扶贫”工作中,按县里安排,他来到偏远的大阳乡民富村,担任该乡帮乡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民富村“第一书记”,负责鸡鸣、大树、民富三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。
彭龙明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工作中,他牢记使命,深入基层,勇挑重担,攻坚克难,无私奉献,把群众疾苦放在心间,积极帮助村民排忧解难;把发展经济抓在手上,加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;把基础建设落在实处,努力突破发展瓶颈。谁能想到,一年不到,民富村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今,彭龙明的名字,深扎百姓心间,远传四面八方。

真情走访解难事

   民富村5组村民刘应胜,几年前因脑溢血造成脑瘫,丧失了劳动能力,行走不便。后来,为了治病,老刘将家里的摩托车卖给了同村的一户人家,但由于买家外出打工,过户手续一直无法办理。按照“户头上有机动车辆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”政策规定,老刘和妻子被拦在了低保的门槛外。
   “为了给丈夫治病,能够借的都借了,目前一家人还要靠远在云南的娘家人东帮西凑过日子。”面对上门走访的彭龙明,刘应胜的妻子伤心地说。自从丈夫生病后,她家度日如年,而生性好强的丈夫竟两次背着家人爬到附近水塘寻短见,想一死了之。幸亏及时被人发现,方才安然无恙。
   群众的困难,就是干部的困难;群众的愿望,就是干部的责任。了解这一情况后,彭龙明当即安排专人负责摩托车过户,并亲自与当事人双方、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还自掏腰包帮刘应胜支付摩托车过户相关费用。现在,刘应胜家已开始享受“两线合一”低保兜底政策。
   精准识别贫困户是精准脱贫的关键。作为“第一书记”,彭龙明经常与驻村队员一起走村串户,积极向贫困群众宣传方针政策,仔细讲解乡党委政府扶贫优惠补贴信息;挨家挨户走访记录贫困村民家庭劳动力、经济收入、贫困原因、致富需求等情况。每天早出晚归,顶烈日,战风雪,爬坡上坎,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,汗水湿透了衣衫,脚上磨起了血泡,累得腰酸背痛,直不起身......高强度的工作,连同行村干部都感到体力不支、吃不消。可他常叮嘱队员说,扶贫攻坚任务艰巨,责任重大,为了贫困群众尽快摆脱烂摊子,过上好日子,当干部的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。
在彭龙明的带领下,不到半月时间,扶贫驻村工作队的足迹踏遍了大阳乡3个贫困村。精准完成了3个村2140户7096人的入户摸底走访,对3个村建卡贫困户261户927人进行了无异议公示;动员了县局91名中层以上干部与贫困户全覆盖结对帮扶。短短半年,累计为群众解难事、做好事、干实事130余件。
   心系村民连广宇,脚踏大地暖千家。彭龙明怀揣使命和责任,将真情留在大阳的山道上,山野的阡陌间,村民的院坝里。

倾力帮扶暖民心

   带着感情,凭着良心,具体困难具体帮扶,彭龙明用心扶真贫,真扶贫。
   民富村4组83岁的张世知老人,儿子几年前意外失踪,智障儿媳离家出走,从此杳无音信,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和老人相依为命。老人两间低矮的土坯瓦房,由于疏于管护,房顶瓦片多处滑落,一到雨天,就会“屋外下雨,屋内成河”。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,做饭的地方,就是几块石头上架一口满是灰尘的铁锅,墙壁被熏得漆黑,老人几乎从来不打扫卫生,大小便就在门前一个粪坑解决……年幼的张亮,由于家庭的极端残缺和贫困,疏于管教,成天无所事事,像“野娃儿”一样流浪在村子里,爬树、摸田螺......
   走访中,彭龙明了解到,因年迈、重病、残疾等像张世知老人这样的深度贫困户,在民富村有7户之多。
   面对这样积贫积弱的家庭,显然,用常规的发展产业、培养技能、提供就业岗位等脱贫致富方法,是行不通的。
   如何让这样的深度贫困户摆脱贫困?过上正常人家的生活呢?彭龙明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,夙夜难寐。
   在彭龙明的努力下,乡党委、政府结合实际,很快将这7户深度贫困户,纳入低保兜底范围, 解决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。
   为彻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。彭龙明又积极争取县局支持,将这7户深度贫困户的家庭生活情况和需求,向党委汇报,寻求解决之策。
   县公安局党委经过仔细研究,当即决定,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资金8.4695万元,对这7户深度贫困户精准扶持。并制定了“一户一法”的帮扶措施,通过帮助其修葺房屋、平整院坝、改建厕所、整修厨房、添置生活用具、床上用品等,着力改善他们生活质量;另外,为确保后续帮扶有力,县局党委特将这7户深度贫困户与县局党委领导结成帮扶对子,进行一对一长效跟踪帮扶。
   当彭龙明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,将全新锅碗瓢盆、漂亮的床单被褥......依次搬进7户深度贫困户修葺一新的“新家”,周围群众也热心赶来帮忙,啧啧赞叹“嗨,我们党的这个政策,才好哇!”。
   在张世知老人家门前,大家你一言、我一语,有人开玩笑说“张老汉,现在,你屋里布置得,像婚房一样漂亮,就差一个‘煨脚’的哈?”,顿时,引得大家哄堂大笑。最高兴的,莫过于张世知老人,他乐呵呵的,一个劲的说“啥子都有了,啥都不缺了.......”
   如今,在彭龙明的倾情关怀和公安局的倾力帮助下,7户深度贫困户都过上安心的小日子。张世知老人活脱脱像变了个人似的,人也勤了,腿脚也轻快了,身上的衣服也干净了,经常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。孙子张亮在政府的帮扶下上学读书了。老人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,脸上挂满了笑容,逢人就说“彭书记比儿子还好啊!”。
   积弱积贫善浇灌,枯木也能逢春天。彭龙明用自己的执着和坚韧,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扶持高度结合,对最困难群众更贴心呵护和关怀,让每户群众都享受到幸福美好生活阳光。

抓住优势奔小康

   走访中,彭龙明了解到多数贫困户都有思富、盼富、致富的强烈愿望,但苦于没有好技术,没有好门路,迈不开脱贫第一步。
大阳乡民富村位于云阳东部,海拔1000米以上,离县城85公里,在区位上不占优势。但这里山势平缓,土质肥沃,气候温润等资源禀赋却得天独厚,发展大阳米、高山蔬果、蚕桑养殖、桑枝菌等产业具有先天优势。
如何让优势资源产生应有的效益,让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?这是彭龙明进村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。
   大阳乡党委政府提出“公司+农户”经营模式的“115”特色产业规划,给民富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。
   “种桑枝菌!”彭龙明在前期调研中发现,1袋桑枝菌,最低能保证赚7元钱,而且民富村有栽桑养蚕的基础,家家户户都种有不少桑树,太多的桑树枝条用作柴火燃料,实在可惜。如果把这个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,延长产业链条,一定能带领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   看准就想,想好就干!他邀约上村里几户贫困村民多次来到临近的大树村,实地学习观摩桑枝菌种植技术,向当地能人桑枝菌种植专业户邓高东“取经”。
   “这真是一个致富的好门路啊!要是我们村也有这样的产业就好了!”在桑枝菌种植基地,看到一排排菌袋上长满了一个个黑绒绒、胖嘟嘟的桑枝菌,面对面听着技术员算着一笔笔让人心动的经济账,得知桑枝菌种植管护环节并不复杂时,贫困户朱国菊不由得惊叹羡慕起来。可一想到种植桑枝菌的前期资金投入,她又打起了退堂鼓,有些摇摆不定:“效益是不错,我们也想种,但哪里来的本钱?”
“你们种1个菌袋,只需花2元钱,政府将产业扶持资金补贴之后,你们自己出的资金就很少了。如果资金实在还有困难,我们与银行联系,帮你们贷款。”为了打消贫困户顾虑,彭龙明一边算着经济账,一边开导着,不断给贫困户加油鼓劲。
   就这样,通过带领贫困村民实地参观考察,面对面算投入账、收益账,用“贫困户专题会”“村民院坝会”等方式,积极宣传政府优惠政策,很好地让村民找准了自身发展优势,有力地激发了贫困村民发展产业致富的热情。
截止目前,民富村已规划发展“桑枝菌”10万段、“高山李子”500亩、“优质水稻”1000亩、“栽桑”700亩、“养蚕”280张。全村55户精准贫困户,根据各自需求都意向性选择了产业发展项目,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10余户,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。还结合村民偏好和实际,积极鼓励他们养猪、养羊、养鸡、养鱼和外出务工等,全面拓宽村民经济来源,增加经济收入,不断加快脱贫致富步伐。
   巧开心窍除疑虑,明白优势天地宽。彭龙明以自己的智慧和耐心,开启了村民久闭的心扉,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晨光。

迎难而上断穷根

  俗话说:“麻布绣花,底子太差!”民富村就是藏于深山的麻布,要想“绣花”,问题自然不少。
   “村里连个像样的服务中心都没得,我们问个政策、开个会都不方便。”

   “路不通,车辆进不来,卖个肥猪要抬到几公里山路外,价格要掉一大截,蔬菜水果运不出去,烂在地里,换不了钱。”
   “水塘装不住水,渠堰也漏水,成片的稻田庄稼得不到灌溉,啷个有好收成嘛!”......
   这是彭龙明刚到民富村走访,听到村民普遍反映的一个个让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,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难以根治的“穷病根”,深深地困扰着贫困村民,使他们难以迈出脱贫致富的脚步。
   “比我想象的贫困程度和工作难度大得多。”走访结束,彭龙明在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。
   不断穷根不罢休!为切实解决这方方面面的难题,彭龙明整日吃在村、住在村,和村支两委干部一起细致规划,认真商讨解决方案。
   为加快基础建设进程,他经常风尘仆仆跑镇政府和有关部门,积极争取协调资金。儿子在重庆主城上班,妻子有病,需人照料,可他忙得如旋转的陀螺。到了县城,有时顾不得回家,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。在他的多方奔走下,民富村累计落实帮扶资金700多万元,有力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和难题。为确保工程质量,彭龙明多次找到施工方交心谈心,语重心长地讲述把民心工程办好办实的道理,并经常带领工作队员及村支两委干部      深入工地,严格督导检查,对质量问题“零容忍”。
   短短几个月时间,民富村顺利规划完成村级公路硬化6.5公里,水渠整修2.675公里,新修硬化人行便道0.69公里;结合农业综合项目开发整修山坪塘7口,新修大堰1.1公里,坡改梯100余亩,人行便道0.8公里,超前规划并硬化完成组级公路1.3公里,村便民服务中心也焕然一新。
   直面困难勤奔忙,誓叫穷山换新装。彭龙明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大爱和勇毅,将辛苦留给自己,将美丽留给山乡!

造福一方美名扬

   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
   2016年1月20日,云阳县公安局大门前几面火红的锦旗攥住了围观人群的眼球。大阳乡民富村谭发明等8位村民,带着全村人的嘱托,将印有“扶贫助困,大爱无疆”“帮扶结对动真情,扶贫济困暖人心”“民众福星,造福民众”等   三面锦旗送到县局政治处主任丁志云和副局长彭龙明手中,以表达对县公安局派出“第一书记”为民富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重大贡献的感激之情。
   “彭书记,我们乡下人,不晓得啥子,只晓得要谢恩。这几面锦旗是我们瞒着乡头村头‘悄悄’自发送来的,代表全部村民的一点儿心意。”民富村村民刘东明说。
   “现在我们村水活了,路通畅了,产业发展了,人也和睦心顺了,方方面面,都发生了好大的变化!有时想,莫不是在梦里头哟!”
   “彭书记驻村帮扶我们,经常为我们的事情奔东忙西,从没抽过我们一根烟,从没吃过我们一顿饭,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里。见到老人,总是先打招呼,好热情,一点官架子也不摆。总想着为我们办实事,办好事,我们心里头的感谢话呀,一辈子,说不完!……”贫困户谭发明激动得手舞足蹈。
   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,是我应该做的……”看着几位乘车几十公里、风尘仆仆自发赶来送锦旗的淳朴村民,彭龙明接过锦旗,眼眶湿润了。“辛苦了……乡亲们,回去转告大家,往后,我们继续努力,把脱贫工作做得更好!”
   朴素的语言,真挚的情怀!
   彭龙明默默奉献的事迹,除了在当地村民广为传颂外,还多次被县报社、县电视台采访报道,并受到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挂网通报表扬,且被法制网、新华网、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网站转载。其典型做法,在全县扶贫攻      坚推进大会上进行积极推广交流。2015年全县整村脱贫目标检查验收,彭龙明帮乡扶贫的民富村获得全县考核满分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。
   挚情唤得脱贫雨,有口皆碑动四方。彭龙明怀着公仆意识和脱贫的雄心,将共产党员的形象留在村民的嘴巴上、心坎里。那三面鲜红的锦旗,彰显的是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赤胆和责任。
   漠漠山乡远贫穷,只缘丹心唤春风。在扶贫“第一书记”的工作岗位上,彭龙明默默扎根山区,想贫困村民之所想,急贫困村民之所急,用强烈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感,用强烈的事业心和公仆意识,用饱满的工作激情和无私奉献精神,书写出一个共产党员帮助广大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瑰丽诗篇。

收藏本页】 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

相关文章